過度負債的原因有什么?過度負債有哪些不良影響呢?
過度負債的原因有什么?
(一)導致企業自有資金不足和過度負債的外部原因。
經濟轉軌以后,企業由政府撥款改為向銀行貸款,使本屬向企業注入的資金變為企業負債,雖然國家相繼擴大了直接融資市場,發展股票等證券市場,但跟不上企業對資金的擴張需求,資本市場的不發達及政策因素的限制,使企業難以通過直接融資渠道來增加企業的資本金;政府資金有限,負擔沉重,投入不足,難以保證國企資本金的需求;企業沉重的社會負擔也加劇了企業的高負債。
(二)企業自身管理不善,盈利能力差,是造成資產負債率偏高的內部原因。
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圖發展,僅靠政策和外部環境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解決企業自身的問題,從內部管理入手,塑造風險承擔主體,強化約束機制,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否則再好的機遇和政策也難以把握。從國有企業總體來看,效益普遍低下,盈利能力差,其積累資金很少甚至沒有,再加上產權不明,對經營管理者缺乏監督,國有資產流失嚴重,使原本有限的自有資金更為減少,形成高負債的資本結構。
過度負債有哪些不良影響呢?
1.經營不善。
引發企業收支性財務風險。嚴重的易導致企業破產倒閉通過負債經營,企業可籌到大筆資金,但資金使用效果如何十分關鍵。若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經營者不關注市場動態,產品銷路不暢,資金回收就會發生困難,必然使企業收不抵支,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本息和股東報酬,引發收支性財務風險。這種風險是一種整體性風險,將對全部債務的償還和股東的支付都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在企業收不抵支發生虧損時,股東權益也隨之減少,從而減少作為償債保障的資產總額。虧損越大,以資產償還債務的能力越小。這就意味著企業面臨經營失敗。
2.債務過多,期限結構不合理,引發現金性財務風險
企業大量地借入債務以滿足生產經營需要,但債務都需要到期償還,這就存在著現金流入、流出問題,如經營者不合理地安排債務的期限結構,企業將在特定時限上,現金流出量超出現金流人量而產生到期不能償付債務本息的風險,即現金性財務風險。它是一種支付風險,由于債務的期限結構與現金流入的期間結構不相匹配引起現金短缺而形成的。特別是在投資收益率較低時,當企業在某個時期出現償債高峰,就會給企業持續經營造成困難。
3.負債過多。
企業再籌資困難過度負債使企業的負債率增大,對債權人的債權保證程度降低,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負債籌資的能力,使企業未來籌資成本增加,籌資難度加大:
4.隨著負債的增加,成本不斷加大
負債經營必須按期支付本息 隨著負債增加,成本不斷加大,且利率隨著經濟形勢及資金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動,當利率提高時成本亦隨之增加,過度負債的企業成本增加更快,企業盈利將減少,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償債能力。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文化傳媒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