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熊貓屬于食肉目。據(jù)考證,大熊貓的古名有貘、于等。大熊貓從200多萬年前的復活前期到100萬年前的復活中后期,廣泛分布在中國的南半部,形成了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如今,該動物群的許多物種已經(jīng)滅絕,但大熊貓卻一直存活下來,因此大熊貓被稱為“活化石”。

2、大熊貓被歸類為食肉哺乳動物,但它們的飲食習慣高度專業(yè)化,使它們成為以竹子為食的素食者。野生大熊貓生活在密林中,生長到一定階段就要進行交配和生育,即發(fā)情、求偶、交配、懷孕和生育。通常,大熊貓獨自生活。在繁殖季節(jié),雄性和雌性互相吸引。在茂密的竹林里,它們唱著情歌,然后開始進行各種求愛活動。大熊貓交配屬于多雄競爭。它們一生的寶寶數(shù)量很少,而且寶寶不易存活。由于大熊貓繁殖能力和飼養(yǎng)行為的高度專業(yè)化,種群增長十分緩慢,如果保護和管理跟不上,數(shù)量將會日益減少。
3、大熊貓溫順,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或其他動物。當大熊貓聽到不正常的聲音時,它們通常會立即逃跑。大熊貓的視力極不發(fā)達。這是因為大熊貓長期生活在茂密的竹林里,光線很暗,障礙物很多,眼睛很近視。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貓一樣縱向裂開,所以在夜晚來臨的時候仍然可以活動。
4、到目前為止,在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幾乎滅絕的大熊貓,只能在中國四川、陜西、甘肅部分地區(qū)的深山老林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