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在河西走廊中段、黑河中游、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過渡地帶。保護區域狹長,地理位置獨特,生物多樣性突出,由內陸山地—荒漠—綠洲三個子系統構成,在西北荒漠地區非常珍貴和稀有。
地處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張掖”之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黑河穿境而過,在張掖形成了黑河濕地,“一湖山色,水鳥翔集”的江南水鄉景象刷新了人們對河西走廊的認知。
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黑河中游的甘肅張掖市甘州、臨澤、高臺縣境內,這里湖泊、沼澤、灘涂星羅棋布。
近年來,張掖市立足生態優先,在濕地生態保護制度體系建設、資源管護、生態修復、環保問題整改、保護區優化調整等方面聚焦發力,讓黑河濕地充分發揮涵養水源、調節氣候、防風固沙等多種生態功能,構成了阻擋北面巴丹吉林沙漠南侵的天然屏障,筑牢守好了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半城蘆葦現江南之境
水波蕩漾,蘆葦叢生,水鳥翔集……走進甘肅張掖黑河國家濕地公園,“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認江南”的美景呈現眼前。
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青藏高原與蒙古高原過渡帶,2011年4月正式批復設立,總面積41164公頃,2015年12月加入國際重要濕地。
在張掖市高臺縣天鵝湖,一邊是茫茫戈壁沙漠,駱駝刺、紅柳等植物競相生長,一路之隔便是水波盈盈的濕地,蘆葦招展、水鳥悠閑覓食。“以前這里都是沙灘,草都被牲畜吃了。我們栽種的紅柳都活不了,如今進行濕地保護后,綠樹成蔭,環境變好了,空氣也好了!”高臺縣羅城鎮常豐村村民閆廷奉說,自2017年被選聘為天鵝湖候鳥監測救護站的管護員,他親眼見證了濕地周邊環境的變化。
“我們依托項目實施,加大了濕地保護恢復力度,有效改善了以黑鸛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生活環境。”高臺縣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資源科科長鄭文軍說,2014年,高臺實施了黑河濕地湖泊生態恢復保護示范區項目,在屬于黑河濕地的天鵝湖濕地修建蓄水圍堰、巡護監測道路,實施補水渠道清淤、湖塘清淤,新增水域面積768.7畝,還建成了2000多米的防風林帶,建起了濕地管護和候鳥監測的管理房和候鳥觀測瞭望塔。
“以前,這里只有為數不多的黃鴨,現在早晚都能看到成群的白鷺,還能看到黑鸛和天鵝!”管護員許文杰說。高臺縣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生態監測站站長周占彬說,經過大力保護,天鵝湖濕地的候鳥種類、種群數量明顯增加,已成為候鳥重要的繁殖棲息地,每年有數十種候鳥在這里繁殖,繁殖數量達到1000余只。
天鵝湖濕地只是張掖黑河濕地保護的一個縮影。“黑河濕地保護區成立以來,水域面積增加了近360公頃,濕地鳥類增加了31種,濕地植物增加了51種。”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苗東說,近年來,張掖市通過建立健全濕地保護體制機制,濕地保護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并出臺濕地生態保護地方法規,落實濕地生態保護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同時,建立保護區社區共建共管機制,形成較為完善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確保濕地生態紅線安全。
萬鳥翔集顯生態之美
在張掖市山丹縣霍城鎮三塘壩濕地,兩只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瀕危動物,俗稱“鳥中大熊貓”的黑鸛正在悠閑覓食。
在張掖市山丹縣李橋濕地管護站候鳥監測系統大屏上,實時顯示著包括三塘壩濕地、祁家店水庫濕地、蔡家湖濕地和東灣湖水庫濕地的畫面。
“當看到20多只黑鸛時,我特別激動,這是有史以來監測到黑鸛數量最多的一次。”山丹縣李橋濕地管護站管護員周麗說。8月3日下午,她在日常監測時通過“候鳥監測系統”發現有20余只黑鸛集群在三塘壩覓食、棲息,場面非常壯觀。這也是李橋管護站發現黑鸛數量最多的一次,極其罕見。
“通過監測分析,我發現鳥類種群增加了,在繁殖期還發現有些夏候鳥變成了留鳥,在這里繁殖。”周麗說。
“近幾年來,濕地鳥類數量逐年上升,2020年已突破7萬只。黑鸛最初只有400多只,如今已達到近800只。”苗東說,黑河濕地是全球8條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中亞通道的中轉站和停歇地,也是我國候鳥三大遷徙的路線之一,還是黑鸛、白琵鷺、大天鵝等珍稀鳥類的繁殖地。
在山丹縣李橋濕地管護站,除了候鳥監測室,還設有野生動物救護室。管護員雷克祥負責管護李橋、大馬營、霍城三個鄉鎮濕地的日常巡護檢查、宣傳、野生動物監測等工作。從濕地內亂搭亂建、捕獵鳥類到傾倒垃圾都是要巡查的范圍。
“如今,村民們的保護意識增強了,不僅不會破壞濕地、捕獵野生動物,發現受傷的鳥還會送到管護站或打電話求助。”李橋濕地管護站管護員雷克祥說。張掖市通過在全市重點濕地區域探索建立縣區——鄉鎮——村社三級管護體系,進一步明確了縣區、鄉鎮、村社濕地保護責任,開展“濕地長制”試點工作,聘任113名濕地管護員,建立了濕地管護員隊伍,形成了濕地保護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
“綠色銀行”創多贏之勢
“希望能借助濕地公園發展把我們的民宿帶動起來!”張掖市甘州區新墩鎮流泉村村民蒙雪麗說,2009年張掖國家濕地公園開建后,居住在這里世代以種地為生的農民享受了退耕還濕政策,政府在公園周邊為他們統一規劃建起樓房,蒙雪麗還被安排了濕地公園觀光車售票處的公益崗位。
在張掖市甘州區烏江鎮平原村,獨具田園風格的冀鄉村漁夫山寨農家樂依托黑河濕地而建。平原村村民張軍夫婦和來自隴南徽縣的陳曉東聯營的這家農家樂,知名度也越來越大,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還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務工崗位。
而甘州區范圍內黑河河面最寬、水流最豐沛的靖安鄉,也結合黑河濕地全域治理,加快鄉村旅游的發展步伐。
“我們正在依托濕地保護修復,恢復周邊生態,通過靖安古堡、黑河古渡口以及‘弱水三千’疊瀑的打造,進行土地整理、鄉村小微濕地修復,以及小游園打造。”靖安鄉鄉長馬向陽說,他們正在加大濕地生態保護治理力度,以塑造集鄉村振興、濕地保護、生態休閑和旅游服務于一體的黑河生態經濟帶創新發展試驗區,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產業優勢,輻射帶動周邊鄉村綠色和諧發展,實現濕地生態保護和生態效益“雙贏”。
“通過‘退耕還濕’‘企業生態遷建’等政策,不僅保障了濕地保護工作的順利推進,還徹底解決了農民和企業的后顧之憂。”張掖市甘州區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李海春說,實施退耕還濕、水源涵
養、水系疏浚、植被恢復、動物棲息地保護等生態治理項目和旅游服務等工程,建成了集生態保護、科研監測、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在張掖經濟技術開發區,谷大種業等5家企業已經完成遷建,原廠區的431畝土地上新栽植的沙棗、海棠等苗木正茁壯成長。從張掖黑河新城大橋沿著弱水大道一路南行至城市森林公園,成片的胡楊林、楊樹、柳樹、榆樹風景宜人。5年前,這里還是砂石料坑、垃圾場和荒石灘,如今已完成6萬畝造林綠化。
“我們按照‘道路連通、水系連通、景觀連通’的思路,將大坑小洼進行了梳理,結合造林綠化工程,建成了包括萬畝常青林苗木基地、弱水花海、胡楊林、黑河綠化帶等7個板塊的城市森林。”張掖市甘州區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甘州區林業和草原局局長王東軍說。
“這里是我們修建的‘綠色銀行’,通過造林綠化進行了生態修復,還種植了特色林果、儲備了綠化苗木,為下一步發展增收奠定了基礎。”王東軍介紹說,城市森林公園實現了生態林、景觀林、經濟林三林共建,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將會逐步顯現。
苗東說,在濕地保護中,通過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一園四帶”國土造林綠化等重點生態項目,黑河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治理修復,黑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全域生態環境已進入全面修復保護、全面鞏固提升、全域監測監管的新階段。(經濟日報記者 趙 梅)
推薦內容
- “萬歷文物主題特展”明起開放,世界僅此一頂的“金翼善冠”亮相 a>
- 染發=整容?2023最火“發色模板”,顯白洋氣不挑人! a>
- 開放式基金指的是什么?開放式基金贖回有限制嗎? a>
- ipo上市指的是什么意思?企業上市前財務要做什么? a>
- 公司發行債券指的是什么?公司發行債券需要什么條件? a>
- 投資滬市好還是深市好?股票滬市和深市有什么區別? a>
- 股東退股需不需要交稅啊?股東退股評估資產的方法 a>
- 股東退股怎么清算賬目?股東要退出資金如何返還? a>
- 通達海(301378):業績短期承壓,AI賦能智慧法院有望打開廣闊空間-2022年報及2023年一季報點評報告_世界熱訊 a>
- 600開頭股票屬于什么板塊?上交所與深交所有什么區別? a>
- 深圳成指指的是什么意思?綜指和成指的區別是什么? a>
- 幾開頭的股票屬于上交所?上交所股票異動規則有哪些? a>
- 限價委托指的是什么意思?市價委托指的是什么意思? a>
- 短線選股看什么比較好?股票短線選股技巧有哪些? a>
- 介紹信怎么寫?介紹信的寫法范文? a>
- 字謎游戲有哪些?字謎游戲帶答案大全? 全球觀察 a>
- 優秀大學生申請書怎么寫?優秀大學生申請書范文?-環球實時 a>
- 施工進度計劃怎么寫?施工進度計劃范文? a>
- 短訊!社團活動總結怎么寫?社團活動總結范文? a>
- 【全球報資訊】招商計劃書怎么寫?招商計劃書范文? a>